DR160粗糙度儀是一款高精度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儀器,可有效測量多種機械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。以下是使用DR160粗糙度儀進行表面粗糙度測量的具體步驟: 一、前期準備
1.設備檢查與校準
電源檢查:確保粗糙度儀的電池電量充足或電源連接正常。若使用電池供電,檢查電池電量是否足夠,若電量不足應及時更換電池或充電;若使用電源適配器供電,檢查電源適配器是否連接牢固,無損壞。
傳感器檢查:檢查粗糙度儀的傳感器探頭是否干凈、無損。輕輕擦拭傳感器探頭,去除表面的灰塵、油污等雜質,確保探頭能夠良好地接觸工件表面。同時,檢查傳感器探頭的連接線是否牢固,無松動或破損。
校準:在測量之前,需要對粗糙度儀進行校準。使用標準樣板(已知表面粗糙度值的標準塊)進行校準,按照粗糙度儀的操作說明書,將傳感器探頭放置在標準樣板上,輸入標準樣板的表面粗糙度值,讓粗糙度儀進行校準。校準完成后,取出標準樣板,準備對實際工件進行測量。
2.工件準備
工件表面清潔: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、灰塵、切屑等雜質,避免雜質影響測量結果或劃傷傳感器探頭。對于表面粗糙的工件,可以使用砂紙或銼刀進行適當修整,但注意不要改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。
工件固定:根據工件的形狀和尺寸,選擇合適的夾具或固定裝置將工件固定在測量臺上,確保工件在測量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移或晃動。對于形狀復雜的工件,可能需要制作專用的夾具。
二、DR160粗糙度儀測量過程
1.參數設置
測量范圍選擇:根據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預估范圍,選擇合適的測量范圍。粗糙度儀通常具有多個測量范圍可選,如Ra(輪廓算術平均偏差)、Rz(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)、Ry(輪廓最大高度)等參數的測量。對于一般機械加工零件,通常選擇Ra參數進行測量。
取樣長度設置:根據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測量要求,設置合適的取樣長度。取樣長度是指測量時傳感器探頭在工件表面上移動的距離,它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。一般來說,表面粗糙度越大,取樣長度應越大。
其他參數設置:根據需要,還可以設置濾波方式、測量速度等參數。濾波方式可以選擇2CR濾波或高斯濾波,用于去除測量數據中的高頻噪聲和低頻形狀誤差。測量速度應根據工件表面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一般在0.1 - 1mm/s之間選擇。
2.傳感器定位與測量
傳感器定位:將粗糙度儀的傳感器探頭輕輕接觸工件表面,使探頭與工件表面垂直。對于曲面或斜面工件,應調整傳感器探頭的角度,使其能夠良好地接觸工件表面。同時,要注意傳感器探頭與工件表面的壓力不宜過大,以免劃傷工件表面或影響測量結果。
開始測量:按下粗糙度儀上的測量按鈕,開始對工件表面進行測量。在測量過程中,要保持傳感器探頭與工件表面的接觸穩定,均勻地移動傳感器探頭,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。粗糙度儀會在屏幕上實時顯示測量結果,包括表面粗糙度值、取樣長度、測量次數等信息。
3.多次測量與數據記錄
多點測量:為了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應在工件表面的不同位置進行多次測量。對于形狀復雜的工件,應在其關鍵部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測量。每次測量后,記錄下測量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值和其他相關信息。
數據記錄與處理:將測量得到的數據記錄在筆記本或電子表格中,以便后續查詢和分析。可以計算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,作為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最終測量結果。同時,可以根據需要對測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如計算標準差、方差等,評估測量結果的離散程度。
